您好,欢迎进入半岛体育app手机端下载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18790631963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安川电机、发那科、三菱电机等日本工业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巨头崛起之路
来源:半岛体育app手机端下载    发布时间:2023-11-06 01:03:15
详细说明

  原标题:安川电机、发那科、三菱电机等日本工业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巨头崛起之路

  自动化产业在制造业大国都有长期战略意义,日、德、美系的自动化发展历史中,日本企业借鉴意义又最大。日本自动化产业通过全球化发展,即使在其经济泡沫后仍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成功穿越了经济周期。从商业模式看,自动化领域暂时没有大的技术颠覆,其实是应用创新的竞争,工程师红利决定国内公司的长期优势几乎是能预见的。从国内主要参与者的管理能力、经营效率来看,行业应该开始步入了大公司时代。当前,行业不可避免会受经济扰动的影响,但长期的行业前景仍非常清晰,我们仍就认为,自动化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中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而具有产品支撑的公司,有希望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性企业。

  日本自动化产业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6-70 年代初),日本经过 10年战后重建后,第二产业迅速崛起,其中以重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自动化产业进入初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70 年代初-80 年代中后期),此阶段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价格迅速提升,而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也转化为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自动化产业进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第三阶段(80 年代中后期-90 年代末),日本经历了经济泡沫,但日本国内制造业仍在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仍有一定稳定成长的空间,同时,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提供了自动化产业海外拓展的机会;第四阶段(21 世纪开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度繁荣,持续拉动日本自动化产业发展。

  形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产业集群。日本的自动化产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机床产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从量的角度考虑,日本已经是自动化产业的大国。同时,日本的变频器、伺服系统、CNC、精密减速机、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核心产品在全球很多国家均有很高的市占率,与“欧系”、“美系”品牌旗鼓相当。日本的自动化产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形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产业集群。

  通过全球化发展穿越了行业的周期性。90 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稳步的增长进入了停滞阶段,但在日本人工成本持续升高,制造业稳步升级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日本的自动化行业仍较好的增长。于此同时,日本自动化公司通过全球化的拓张,在 2000 年以后在日本本土自动化行业下行的时候,仍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自 90 年代起加速海外拓张,海外实现了本土化。日本自动化产业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就开始加速海外业务拓张,从设立办事处、销售网点,到后期设立生产工厂、研发中心,逐步实现了海外业务的本土化拓张。

  海外业务贡献逐步加大,自动化产业重新进入迅速增加通道。2000 年左右,日本自动化产业的龙头公司收入 60%-70%仍来自日本本土,近年,日本本土收入占比大多已经下降至 40%以下(发那科 20%以下,安川 30%以下),海外业务对其收入的贡献已经很大。随海外业务的发展,日本自动化产业重新进入迅速增加通道。

  十分出色的完成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基础。1952-1960 年间,日本围绕工业进行了大量技术引进,引进金额累计达 1200 亿日元,引进技术件数累计达1200 多件。伴随技术引进,日本公司进行了大量设备投资,1952 年设备投资在 380亿日元左右,1960 年设备投资额接近 5000 亿日元,增长了接近 13 倍。

  同时,日本成功的实现了对引入技术的吸收,并形成了销售。1950 年到 1960 年,引进技术带来的销售额从 800 亿日元增长到了 1.55 万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也从 10%提高到了 30%。日本在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之后,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基础。

  日本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效率非常高。日本轿车生产技术于 1952、1953 年引进,至1956-1958 年四五年内,日本汽车企业就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带钢轧机制造钢板的技术,也是四年左右,就实现了行业性的普及。丰田工业机械引入磨床技术后,第二年圆筒磨床产量就达到了国产总量的 40%。

  而自动化产业中,日系自动化公司也是十分重视技术引进与研发,与欧美系相比,其研发投入比例相对更高。同时,日系自动化公司的研发大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专利申请量 15 强中,日系公司就占据了 11 位。

  崇尚精益化制造方式。二战之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生产方式,其通过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战之后,市场需求向往多样化发展,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快速地发展了精益化制造方式,其能够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进行生产。

  培育了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强大配套体系。日本大型制造商与零部件配套企业主要是依靠分包方式形成金字塔型的生产网络。制造商通过数十家或数百家企业采购零部件配套,构成一级分包关系,围绕零部件企业又有许多二级、三级配套厂商。

  汽车行业以 1975 年的数据看,美国三巨头外制零件的平均比率为 60%,而日本 6 厂商外制零部件的平均比率为 73%。家电行业也同样,由于日本集成电路的配套能力充足,日本家电公司制作的彩色电视机通过大幅度采用集成电路,削减了 40%的零件,使整个彩色电视机制造工序缩短了三分之一。

  精益化制造与强大的配套体系带来了成本优势。精益化制造方式与强大的配套体系极大的提升了日本制造业的效率,例如,汽车行业中,日本丰田高冈厂与通用弗雷明汉厂相比,其总装工时、零件库存等指标水平更加优异。

  而自动化产业中,日系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水平较欧美公司更优,对应的终端产品价格也有一定的优势。

  具有强烈的全球化视野与意识。早在 70 年代左右,日本的海外扩张就慢慢的开始加速,从之前的贸易出口为主开始转变为海外直接投资。同时,日本海外扩张是体系化的扩张,制造商海外建厂的同时,配套企业也会跟进建厂,为其提供零配件等供应。配套企业的同步扩张保证了日本制造商的竞争优势。在日本国内,配套企业主要是依靠分包制的方式从制造商获取长期稳定的合同,在海外扩张的时候也以同样的模式推进。例如,丰田零部件提供商日本电装先于丰田进入中国。

  配套企业能够为制造商带来稳定、低价的零配件供应,在海外扩张的时候仍能保证制造商的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自动化产业 90 年代起加速海外拓张,海外实现了本土化。日本自动化产业自上世纪 90年代起就开始加速海外业务拓张,从设立办事处、销售网点,到后期设立生产工厂、研发中心,逐步实现了海外业务的本土化拓张。

  欧姆龙集团创立于 1933 年,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欧姆龙集团在全球拥有近 36,000 名员工,营业额达7,942 亿日元。产品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社会系统、健康医疗设施等广泛领域,品种多达数十万。

  欧姆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进入中国,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建有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物流基地,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销售公司,其下属 40 多个事务所、办事处遍布全国,为客户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欧姆龙有五大事业领域:工业自动化控制事业、电子&机械元器件事业、汽车电子元器件事业、社会系统事业、健康医疗事业。其中工业自动化业务营收占比最高(40%左右),欧姆龙工业自动化业务具备四大技术:轨迹控制技术、张力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高速高精度对位技术。

  90 年代以后,公司收入增长幅度较小,毛利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1994 年-1998 年,2000 年-2001年,2004 年-2008 年,2011 年-2017 年,净利润出现四次良好增长。

  公司各业务板块占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其中,工业自动化业务板块占比最高,维持在 40%多,其余业务占比在百分之十几左右。

  公司在全球均有业务布局,其中,日本业务占比最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从 2006 年占比57%下降至2017年 42%;中国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从2006年 7%上升至 2017年 19%;其余地区业务占比变化相对较小。

  安川电机创立于 1915 年,主营业务是伺服、变频器、工业开关及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安川电机的技术和产品,在电子元件安装装置、机床设备及一般产业机械、医疗器械等广阔领域得到应用。其代表是创造高的附加价值机械及支持其信息化的机械控制器、实现节能和机械自动化的变频器、以及伺服电机。

  安川主要营业产品分为三大板块:驱动控制事业、运动控制事业、机器人事业、系统工程事业。安川电机的业务特点是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安川电机是典型的综合型机器人企业,拥有包括上游零部件生产的运动控制部门在内的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各主要部门(作为安川电机基本的产品的伺服和运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与库卡类似,安川各业务变化趋势显示公司在不断整合资源投入主要的运动控制和机器人部,别的业务比例不断缩小。

  安川变频器是世界知名的变频器之一。自1974年推出世界首创的晶体变频器(VS-616T)以来,到 2011 年 12 月,短短的 37 年间,安川电机通用变频器已累计销售达 1600 万台,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随着节能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对于主推的中低压变频器,目前公司也会与一些节能服务企业进行合作,进一步促进变频器产品及整体节能改造方案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变频器与电能反馈单元配合使用,电能反馈单元将负载的惯性能量反馈给电网,在起重机或电梯等反方向负载大的用途,能发挥超群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并且不需要制动电阻单元,不但节省了空间,也提高了制动能力。安川通用变频器的应用场景范围也正在向健康、医疗和医疗设施、娱乐设备、环境和生活设备等新的领域扩大和普及。

  安川 AC 伺服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AC 伺服∑系列产品线涵盖了 AC 伺服电机,直接驱动电机,线性电机,以及最适用于客户机械的执行器等产品。其中以速度频率响应为 1.6kHz 的伺服驱动器、控制轴数最多达到 256 轴的控制器为代表的先端产品,能满足大部分工业机械、半导体、液晶制造设备、机床、电子零部件制造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并且近年来在控制难度较高的压力相关设备和注塑成型机等设备上获得突破。

  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安川电机自 1969 年首次提出Mechatronics(机电一体化)后,之后便始终致力于电气产品和机械的结合,适时地认识到为客户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机器人事业:1977 年,安川电机运用独有的运动控制技术开发生产出了日本第一台全电气化的工业机器人-MOTOMAN 1 号,此后相继开发了焊接、装配、喷漆、搬运等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机器人。截止 2013 年累计出厂的台数已突破 28 万台,并已经位居全球首位,活跃在汽车零部件、机器、电机、金属、物流等世界各个产业领域中。

  系统工程事业:基本的产品是超节能高压变频器、能量回馈型矩阵变频器,以及 CP 系列控制器、高低压交直流传动装置、高低压交直流电机、相关配套器件等,面向冶金、电力、水泥、市政、石化、矿山等行业,以高端的系统工程技术提供最合适的控制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公司毛利率稳定,目前在 30%左右。在 2000 之前营业收入稳健增长, 2002—2007年发展较快。从 2014 年开始公司增长趋缓,净利润有所下滑。

  公司收入结构较稳定,主要收入来源于运动控制部门(包括驱动控制事业部和运动控制事业部)和机器人,占比分别在 45%、35%左右。其次是系统工程业务占比在 12%左右。

  安川本土收入占比下降最快,从 2012 财年的 46.6%下降到 2017 财年的 34%。中国地区的营收在 2012—2015 财年经历了较快增加,从 2012 财年的占比 15.4%增加到 2017财年的 20.6%,但 2015 年之后在中收入企稳。目前安川主要营收仍然来自亚洲(包括日本),占比 67.2%。其余地区主要是美国占比 15.1%、欧洲占比 12.8,比例较为稳定。

  发那科公司是世界 FA、机器人和自动化仪器领域内最多样化的制造商。自 1956 年成立以来,发那科在仪器工具自动化的发展中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计算机数控设备的开发先驱者。发那科促进了全球从单片机自动化发展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的进程。发那科为用户更好的提供高可靠性的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化工程、全电动注塑设备、高精度电火花加工机、小型加工中心及自动化加工成套工程、软件、控制及视觉系统等。

  发那科在行业内是经营事物的规模相当广的一家公司,主要营业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系统(CNC、伺服电机)、精密加工中心、精密电动注塑机、慢走丝切割机等。

  根据公开财务数据,国外机器人企业毛利率能达到 20%以上,但净利率很低。除了发那科有超过 20%的净利率之外,其它几家通常只有 2、3 个点净利率。发那科毛利率和净利率比较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发那科机器人的伺服系统和控制管理系统自制,且能够轻松的享受机床业务带来的零部件协同导致的规模效应;二是发那科还有大量的高毛利率的软件业务,比如机床 CNC 系统。

  工业机器人:发那科机器人机型非常多,从 0.5 公斤到 1.35 吨都有。其中,负载能力最高的是 M-2000iA 1.35 吨机器人,其日常工作距离可达 6 米。能实现多轴联动、几台机器人协同工作。同时,发那科机器人正朝智能型发展,主要体现在视觉、触觉等感官上,如能够最终靠摄像头 2D 或 3D 成像,自动捕捉工件。发那科机器人可用于汽车、汽车零部件、一般产业的中小规模系统,销售点焊、弧焊、涂胶、冲压、涂装、码垛、搬运等系统工程。

  数控系统:发那科 CNC 系统中采取大量模块化设计,这个结构易于拆装、各个控制面板高度集成,使可靠性大幅度的提升,并设计了比较健全的自我保护电路。PMC 信号和 PMC功能极为丰富,便于工具商编制 PMC 控制程序,增加编程灵活性;系统提供串行RS232C 接口,以太网接口,能完成 PC 和机床间的数据传输。系统稳定性高,界面友好。可以自较为宽泛的环境中使用,对温度、电压等外部条件要求不是特别高。

  FANUC 数控系统适用于各种机底和生产机械。对于某种特别的条件的机床需增加相应的功能 , 这些功能只需要将相应的功能参数打开或加相应板卡 ( 由于各个板卡为可拆换的集成板卡 , 拆装十分便捷 ) 就可以使用,既方便,又节省财力和物力。

  精密小型加工中心:采用高性能、高稳定性及高效率的 FANUC-31I 数控系统;具有高刚性主轴,除了正常的钻孔,攻丝加工外,最大的优势是在铣削及镗孔加工;高加速度定位,FANUC 小型加工中心三轴均可达 1.3G 的高加速度,加速度越高,机床的反应速度就越快,调整运动方向运动的时间就越短;FANUC 小型加工中心装备超高分辨率的脉冲编码器,进行以纳米为单位的插补和反馈,最小的精度单位可设置 0.0005mm;高可靠机械结构,FANUC 机床大多数客户长期 30 天×24 小时工作,机床能保持精度稳定不变,且故障率极低。

  发那科精密小型加工中心运用于模具铜电极加工、精密零件加工,包括通讯,IT,汽配,电子,数码产品,机械加工等领域。

  精密电动注塑机:FANUC 依然保持着“全电动注塑机全球销量第一”的称号。全球销量第一的 FANUC ROBOSHOT 全电动注塑机拥有最先进的功能、最精密的控制、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能耗等优势,大范围的应用在精密光学、生物医药、汽车电子、精密齿轮、数码电子、食品包装、微型连接器等行业。

  慢走丝切割机:经过数十年不间断的技术更新,FANUC 已变成全球最先进线切割机床生产厂商之一。ROBOCUT 慢走丝线切割机以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维护及智能化享誉业内,大范围的应用于模具,医疗和超硬材料制造行业,在日本、欧美、东南亚具备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毛利率较高,在 40%以上,2015 财年一度达到 50%,整体稳定,近三年有所回落。在 2002—2008 年经历良好增长,从 2002 年收入 2164 亿日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4684亿日元,2015 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回落。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 FA 设备与机器人,2017 财年分别占比 32.6%、35.4%。近十年由于相关服务(包括修理、生命周期管理、预防性维护)的收入上升,这两块比重有所下降。

  公司收入 36.3%来自亚洲,25.1%来自北美,21.7%来自日本,16.3%来自欧洲。近三年亚洲的收入绝对金额下降较快,从 2015 财年的 3916 亿日元降低到 2017 财年的 1947亿日元,导致相对占比下降,其余地区的占比相应提升。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创建于 1921 年,是引领全球市场的电机产品供应商,目前拥有 10万多名雇员,是世界 500 强企业。三菱电机主要是做信息通信系统、电子元器件、重电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汽车电装品设备和家用电器等业务,并在卫星、防御系统、通风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三菱电机始终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FA 产品阵容涵盖在亚洲占主导地位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交流伺服系统、变频器、工业机器人以及低压配电产品,机电一体化业务还包括放电加工机以及激光加工机的整机设备的提供。

  三菱电机有五个板块业务:重电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信息通讯系统、电子元器件和家用电器。

  公司收入大多数来源于于工业自动化、能源与电力、家用电器、信息与通讯、电力设备。各业务板块占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其中,工业自动化、能源与电力、家用电器三大业务板块占比最高,均保持在 25%左右,工业自动化板块自 2010 年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其余业务变化较小。

  公司在全球均有业务布局,其中,日本业务占比最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从 2006 年占比69%下降至 2017年 51%;亚洲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从2006年 12%上升至 2017年 22%;其余地区业务占比变化相对较小。

  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 1918 年松下幸之助创业,发展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而享誉全球,是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在整个世界设有 230 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 290,493 人,其中在中国有 54,000 多人。2001 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 610 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 500 强的第 26 名。

  不仅在家电领域,松下在 B2B 的多个领域也广泛开展事业。松下集团在继承了核心的“家电 DNA”的同时,为贴近顾客生活,继续扩展事业领域。如今,松下集团在“住宅”“车载”“B2B 解决方案”“元器件”等多个领域内扩展事业。7 成以上的销售额来自家电以外的事业领域。

  放眼海外,步步推进:松下电器公司向海外拓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扩大出口;设立销售据点;设立生产、技术开发据点;转移经营资源;实施全球化战略。

  多样化的跨国经营手腕:首先是敏捷占据市场,其次是实施技巧掌握与转让,第三是实现经营资源的当地化,第四是将日本式的经营管理特色与当地情形有机联合全方位实行全球化战略:其战略包含一是经营多元化,二是技巧开发的全球化,三是市场最大化,四是扩展海外直接投资,五是看重国际间的战略剖析,六是加速树立企业内国际分工体制。

  公司整体营收较为稳定,2004—2008 年经历良好增长,之后回落到之前的水平,市值在 2008 年后下降较多。毛利率整体稳定,目前在 30%左右。

  目前松下主体业务来自汽车和工业系统部门、家电部门,分别占比 32.8%、28.5%。家电部门占比提升最快,12 年仅占比 15.1%。剩余收入来自环境解决方案部门(17.9%)、AVC 网络部门(12.6%)、其余(8.3%)。汽车和工业系统部门由 2014 年前的三个部门合并而成,占比较稳定。

  从收入分布来看,公司收入大多数来源于于日本本土和亚洲,分别占比 49.8%、24.6%。此外美洲、欧洲分别占比 17.3%、8.3%。欧洲占比下降较快,日本略有下降,亚洲、美洲占比都略有提升。

  中国很多企业已经深度进入到了全球供应链分工。从宏观层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额常年保持全球第一,并且,出口的结构在不断优化、价值量在持续提升。微观层面看,部分行业(电子、家电、机械设备等)海外收入占比已经很高,走在了国际化的前列。中国制造业公司深度进入全球供应链,为自动化产业海外拓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中国制造业出口金额最高,产品种类最广。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全球排名第一,2016 年出口额约为 20000 亿美元,是德国、美国的两倍左右。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数量接近 2000 件,是德国、美国的三倍左右。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价值量持续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相对于制造业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占比约 42%,低于德(53%)、美(58%)、日(55%)、英(58%)。如果从出口额绝对值看,中国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额在9000 亿以上,高于制造业发达国家。同时,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价值量也在持续提升,增值份额占比已经超过美国、德国和日本,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

  2.1.2 微观层面:部分行业海外占比已经很高,可能带动自动产业海外发展

  部分板块海外出口占比已经很高。从 A 股各板块 2017 年海外收入占比来看,部分板块海外出口占比已经很高。其中,电子板块海外收入占比最高,为 39.8%,家电板块次之,为 33.8%,其余,机械设备为 19.4%,计算机为 15.6%,通信为 14.0%,电气设备为13.3%,汽车、有色、钢铁、化工相对较低。

  海外业务下一轮轮增长正启动。各板块海外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00 年到 2008 年,各板块海外收入的占比均在持续提高;2009 年到 2017 年,各板

  块海外收入占比出现分化,家电板块仍然持续提升,计算机板块则出现下滑,其余板块

  工控自动化板块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中国自动化产业海外收入占比在过去 10 年中一直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海外收入占比(取 16 家上市公司计算)自 2007 年 10.4%提升至了 2017 年的 24.4%。

  元器件公司相对于产品公司海外拓张走得更远。目前,元器件公司平均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30%以上,相对于产品公司要高很多。同时,部分元器件公司已经深度进入全球供应链,在行业中市占率居前,具备成为全球性大公司的潜力。

  自动化元器件(主要是继电器、低压电器、传感器等)是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而自动化核心产品(变频、伺服、PLC 等)技术难度相对要高一些,附加值也更高,因而在海外拓张的过程中,元器件公司会走在前列。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自动化核心产品已经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目前,自动产业已经处在海外拓张的历程中了。

  海外业务具备越来越强的盈利能力。通过比较各公司历年海外业务毛利率的情况,能够正常的看到,工控自动化行业,无论是产品公司,还是元配件公司,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均有一个较好的提升。主要由于,国内产品全球竞争力不断的提高,公司在产品定价上更具备话语权;同时,部分公司持续推进海外本土化进程,通过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

  中国自动化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同时可能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中国自动化产业正处于日本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末快速成长的阶段,中国自动化行业发展可能呈现增量、存量互相拉动,并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中国的自动化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当前中国的自动化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对应日本的 70 年代初-80 年代中后期,有两个比较相似的特征:第一,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与日本 70 年代类似,处于快速提升的时期,催生了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的需求;第二、当前中国制造业结构也与日本 70 年代类似,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阶段,高端制造、精密制造产业的比重正在慢慢地加大,而高端制造、精密制造只能依靠自动化设备。

  中国的自动化产业目前已经比较清晰的竞争力,部分细分业务也已进入全球供应链,行业发展也有一定可能会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OEM 市场增速有所回落,项目型市场态势良好。从海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看,ABB与安川、发那科订单趋势出现了显著差异,ABB 在亚太区订单数据强劲,而安川、发那科数据在走弱。背后的原因,一种原因是周期性行业复苏后,过程自动化尚可,而 OEM自动化在 2 年的较快增长后,增速确实在回落。

   日本自动化产业实现了长期繁荣,并通过全球化发展穿越了经济周期。日本自动化产业大致经历了初期发展、快速成长、平稳增长、海外拓张四个阶段,经济泡沫后,其自动化龙头公司通过全球化拓张仍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日本自动化全球化的成功,建立在多个要素上:好的工业基础与快速学习能力、强大的制造能力与精益化管理、从始至终保持着全球化雄心与视野,并享受战后政治格局与机遇。中国自动化产业在产品比较标准化的领域,早已开始参与全球分工,有强的性能、成本竞争力,但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水平比较欠缺。要在海外市场获得持续认同,不仅需要持续的人财物投入,也需要在发展中建立文化自信。

   中国自动化市场处于较快成长的时期,同时可能叠加全球化发展特点。中国自动化产业的经济性、必要性在加快体现,行业发展呈现类似日本 70-80 年代末的特点:劳动力成本提高催化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需求,制造业转型期,高端产业只能依靠自动化设备升级。同时,中国自动化产业已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在比较标准化的产品环节,已开始入全球供应体系;中国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工程师红利赋予的定制、响应能力,将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尽管短期可能受贸易政策影响,长期看,应有机会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大的成功。

   短期可能受宏观经济扰动影响,长期前景清晰。自动化领域主要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考验的是提升投入产出比、控制扩张边际成本的管理能力,有产品支撑的公司,竞争优势很有可能会继续放大,行业正在进入大公司时代。(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瑞丰部分成功案例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成功案例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地址:新乡市卫滨区人民西路万仙街交叉口八里营新村

联系人:苗经理 18790631963 邮箱:476159959@qq.com

Copyright 半岛体育app手机端下载  备案号:豫ICP备18041513号-1 [后台管理]